![]() ![]() ![]() | 無發表權 |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
發表者 | 討論內容 |
---|---|
Wayne | 發表時間: 2015-08-19 11:56 |
網站管理員 ![]() ![]() 註冊日: 2003-09-14 來自: 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發表數: 817 |
那麼偉大的戰爭,那麼微少的記憶 另一種凝視-那麼偉大的戰爭,那麼微少的記憶(摘錄) 2015年08月19日 04:10 中國時報 楊 渡 我敢打賭,今天看過宮崎駿電影《風起》的人,可能遠遠超過了解中華民國空軍歷史的人。然而,又有誰知道,那個在電影《風起》中為了追尋日本飛翔之夢的青年堀越二郎所製造的零式戰機,正是在抗戰期間,國軍空軍最強大的敵人。 我相信,看過《風起》的人,一定對天空、飛翔、空軍充滿夢想。但很少有人知道,杭州的中央航空學校大門口,立著這樣的精神堡壘,上面寫著:「「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對死亡的蔑視,也是對戰爭的無懼;更是對敵人的一聲吶喊。每一個進來的學生,不只為了戰勝,而是以不惜一死的精神,飛向天空,在長空之中,決戰至死,甚至同歸於盡。 和日本不同的是,抗戰初起時,日本的空軍有2000架,並且有自已製造的能力。1936年新問世的九六式戰機,時速比國軍使用的霍克戰機快了60公里。而國軍的只有不到300架的霍克戰機,沒有能力自製,只有向歐美購買,打下一架少一架。 是在這樣的懸殊對比下,有了筧橋空戰、南京空戰、武漢空戰這些壯烈的歷史。但這都只能用飛行員的生命,不畏死的精神,去換取有限的勝利。 等到零式戰機一出來。它速度、性能、纏鬥能力都遠比國軍強太多,國軍知道無法對抗,只能採取守勢。 1942年,美軍開始援助中國抗日,由於美軍戰機性能優於零式戰機,中國空軍也派遣幾梯次的空軍飛行員赴美受訓,自此扭轉戰局。日本處於挨打的地位。 這就是宮崎駿在《風起》的最後說,這飛機的性能優異,取得成功,投入了戰場,可是曾駕駛這戰機的人,無人歸來,他們都戰死在天空。 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自2014年初,中華文化總會就開始籌畫拍攝空軍的紀錄片,以記載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同時以國父為空軍所題的字「沖天」來為電影命名。 拍攝紀錄片的過程,是一段和歷史賽跑的旅程,此片訪問了多位重要的空軍老將,包括金英(演員金士傑的父親)、韋憲文等,每一位都90幾歲,甚至有100多歲,可謂是碩果僅存的歷史記憶,再不訪問,就來不及了。 而中國空軍的英勇事蹟,從高志航、劉粹剛開始,到後來勇戰日本零式戰機的李向陽、徐華江,都在電影中逐一披露。同時,為了讓電影的面向更為深入,我們更以3個女性的視角,來描寫戰爭下女性的觀照。許希麟為了紀念劉粹剛的犧牲,創辦了粹剛小學;林徽因的弟弟和6個年輕的飛行員,都在空戰中喪生;齊邦媛的好友張大飛來不及說出情感,在片中呈現。這一部可說是「英雄史詩與兒女情長」的動人之作。 抗戰八年,中國空軍犧牲官兵超過4000人,飛行軍官陣亡將近四分之一,一如邱吉爾在二戰後形容英國空軍時說的:「在人類爭戰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麼多的人,虧欠這麼少的人,這麼深的恩情。」 (作者為作家)(中國時報)
|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無發表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