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無發表權 |

全部展開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發表者 | 討論內容 |
---|---|
Wayne | 發表時間: 2013-01-31 17:01 |
網站管理員 ![]() ![]() 註冊日: 2003-09-14 來自: 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發表數: 817 |
美大兵重獲雙臂 擁抱自由 美大兵重獲雙臂 擁抱自由
2013-01-31 01:40 中國時報 元月廿九日,在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失去四肢的美國陸軍大兵馬若可(Brendan Marrocco)坐著輪椅與媒體見面。他是自己推著輪椅進來的,用的是移植成功的雙手。與他一道進來的是一位東方面孔─來自台灣的李為平(W. P. Andrew Lee)醫生。美國各媒體在首頁大篇幅報導這個故事。馬若可是全美第一位在戰爭中失去四肢而能存活下來的軍人。去年十二月,李為平領導的團隊從一位往生者取得雙手,移植給馬若可。 這項手術是醫學上的大事。從全美各地(最遠的來自加州)動員了十六位專科醫師,分為四組,花費十三個小時,先接骨骼,次接肌肉及筋腱,再透過顯微鏡接血管,然後是神經,最後是縫合皮膚。 廿六歲的馬若可說,手回來了,就像四年前被炸之前一樣。他笑著說,「如今,我又是我了」。馬若可一邊活動著雙手,一邊信心十足的說,左手比較靈活,右手「還」不太靈活。 他的右手傷得較重。二○○九年在伊拉克,他乘坐的裝甲車被路邊炸彈炸毀,他最要好的戰友當場陣亡,他則失去四肢。左臂自肘部切斷,右臂失去更多。左眼視網膜嚴重受損,牙齒至少掉了八顆,臉部嚴重變形。戰友把他送到急診室時,已沒有太多鮮血湧流,因為失血已達百分之八十。 馬若可從伊拉克後送德國,再轉送華府的華特里德陸軍醫院,這段日子的煎熬非外人所能想像。當軍方電告父親「令郎失去四肢」時,父親兩腿一軟,跌坐在地板上。父母趕到德國,完全認不出自己的兒子。馬若可幾天後甦醒,不知兩腿自膝部以下已無,一再要父母「幫我脫掉靴子,燙得不得了」。他只能睡個廿分鐘就會因劇痛而醒,必須過三、四小時才能再入睡。 他的父母時有勃谿,早在多年前離婚,但兒子重傷後,兩人反倒相處融洽。母親說,如今「一家人緊緊的結合在一起」。比他大三歲的哥哥邁可原本在紐約一間跨國銀行任要職,卻毅然放棄高薪,搬到華府,與弟弟廿四小時作伴,無怨無悔。 媒體曾報導說,馬若可在醫院成為全院的精神支柱,很多傷兵一看到他,立刻覺得自己的傷痛不算什麼了。醫院的訪客也總要到他的病房來,原本是向他致敬,卻往往因此覺得自己要更加感恩、惜福。 他在醫院裡是眾人的激勵,出了醫院也激發眾人的愛心,例如家鄉的慈善機構募款幫他的家裡裝置無障礙設施。醫生說,這樣的故事廣為傳播,如今醫生勸說往生者的家人同意捐贈往生者的手臂,已很少遭拒。 兩年前,當馬若可開始使用義肢時,美國媒體曾大篇幅報導。那時盤算著要搭捷運,要到披薩店飽餐一頓,要划船,要到華府的動物園逛逛…。當有人告訴他,華府動物園裡有熊貓,他回應道,「你怎麼不早說?」 醫生說,神經每個月只長一吋(約二.五四公分),過程很慢,但會很穩定,也許要二、三年才能完全發揮功用。馬若可的回應是:有了雙手,有如重獲自由、再嘗獨立滋味,「生命有了第二次機會,真好」。馬若可的母親告訴媒體,如今她可以幫兒子剪指甲、抹潤膚油,「希望很快有一天他可以擁抱我」。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所有的人都祝福馬若可和他全家。
|
全部展開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主旨: | 發表者 | 日期 |
---|---|---|
» ![]() |
Wayne | 2013-01-31 17:01 |
![]() |
1061405110056 | 2018-01-13 15:24 |

無發表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