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區塊
blockrighttop.jpg (745 bytes)

會員登入
blockrighttop.jpg (745 bytes)

主選單
blockrighttop.jpg (745 bytes)

誰在線上
blockrighttop.jpg (745 bytes)
線上目前共34
(15人在瀏覽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34

尚有...

發表數排行
blockrighttop.jpg (745 bytes)

新會員
blockrighttop.jpg (745 bytes)
1121411630410 2023-10-15
1121409631040 2023-10-14
1121409631404 2023-10-14
1121411650640 2023-10-12
1121412101114 2023-10-12
1121410046535 2023-10-06
1121412540378 2023-10-05
1121410560493 2023-10-05
1121410500465 2023-09-28
1121412400409 2023-09-28

討論區主頁
   與種族議題有關的戰爭電影
     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9621495101163
發表時間: 2008-04-01 12:12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8-03-10
來自:
發表數: 112
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2290061752_dbcaff88da_o


片  名:再見曼德拉 Goodbye Bafana

導  演:比利奧古斯特

主  演:喬瑟夫范恩斯、丹尼斯海斯柏、戴安克魯格

得獎紀錄: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柏林影展金熊獎提名

上映日期:2008/03/14


相關連結:
http://www.j-ent.com.tw/movie_bafana.htm




劇情簡介:

  1968年南非,黑人因種族隔離政策遭受極不平等待遇。

  白人為了鞏固權力,禁止所有反對組織,迫使黑人首領流亡國外或終生監禁在「鎖住自由的監獄島」-羅賓島。


  獄警桂格里是典型荷裔南非人,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

  因為會說科薩語,他成了看管「民主鬥士」曼德拉的最佳人選。

  桂格里每天暗中監聽、檢查書信,卻漸漸受到曼德拉影響。

  看著獄卒同僚對待囚犯如同牲畜,他開始醒覺到人是多麼殘忍無情地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種,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思想開始轉變…

  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中,獄警與囚犯,是誰囚禁誰?又是誰讓誰獲得自由?




關於影片:

  本片改編自羅賓島獄警桂格里所著之同名小說,描述兩個不同背景、信念衝突的男人,如何聯手挑戰不可能的真實故事。

  電影重現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當中曼德拉扮演非常重要、鼓舞人心的角色,南非也成為現代社會中民主國家轉型正義的典範。




預告欣賞:



看不到的這裡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NrhYTS3Lxk



4b1e45aa2a9e7


.- 主角生平--------->

關於曼德拉

  南非黑人民族主義領袖和政治家。科薩人酋長之子。

  1942年在維瓦特蘭大學取得律師資格,1944年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NC)。

  沙佩維爾慘案(1960)後,曼德拉放棄非暴力立場,幫助成立非洲民族議會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

  1962年被捕,判處終身監禁。

  曼德拉在南非黑人中獲得廣泛的支持,並且成為國際上轟動一時的案件。



  1990年戴克拉克(F. W. de Klerk)釋放曼德拉。

  1991年曼德拉取代坦博(O. Tambo)成為非洲民族議會主席。

  他與戴克拉克因致力於終止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及和平過渡為非種族的民主制度,而在1993年共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4年在南非第一次全種族大選中當選為總統,到1999年卸任時,他已成為後殖民地時期非洲最受尊敬的人物。


  作為世界上的最著名的囚犯,曼德拉以他完美的道德風範贏得世界讚譽。

  在曼德拉領導下,南非由一個長期實行野蠻、落後、殘暴的種族隔離制度國家,變成一個民主國家。

  在這場革命,曼德拉向世人證明了他是個從不退卻的勇敢鬥士。







.- 關於製作--------->

44個拍攝天,30年南非歷史


  2006年4月,【再見曼德拉】在南非開鏡。電影從1月就開始在當地準備、場勘、招募工作人員。服裝和美術部門最忙碌,因為必須真實呈現橫跨30年場景。


  喬瑟夫范恩斯和戴安克魯格3月抵達南非。必須花很短時間認識當地、角色、南非歷史背景,並學習南非口音。其餘時間則用來梳化及試裝,因為兩人在片中年齡變化長達20年。此外,喬瑟夫范恩斯還得學習科薩語,以演出詹姆桂格里流利對談的模樣。4月初時,丹尼斯海斯柏抵達,他必須和兩種不同語言的老師學習,一個是科薩語,另一個則是專屬於曼德拉的特殊音質及講話腔調。


  主要拍攝始於4月17日,花了至少44個拍攝天。拍攝團隊共115個人,其中有很多是從南非當地招募的。過程非常疲累,平均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個禮拜至少拍攝6天。在開普敦,4月是秋冬之際,所以拍攝必須在早上5點至下午5點太陽下山以前進行,才會有充足光線。然而有時即使天光舒適、天氣溫暖,早晨的風還是冷得刺骨。拍攝過程就像在歷史場景還原真相,走在當年政治犯走過的迴廊,進入曼德拉和其同黨被囚禁將近30年的牢房,都讓人感動無比。


  其中一個場景在開普敦郊區的波斯摩監獄,那裡現在仍關了大約6000名重刑犯。曼德拉在羅賓島關了將近20年後,被移監到波斯摩。牢房在監獄屋頂下,所以採訪時進出都要在其他犯人視線中經過檢查點。只有少數警衛知道曼德拉曾被關在此,因為當時為了防止暗殺,監獄高層對於曼德拉囚禁的地點非常保密。在數次移監後,曼德拉最後被囚之處在維多維斯特。他被軟禁在一個隱蔽房子裡。這裡同時也是曼德拉被釋放之處。所有人都記得那感動場景:曼德拉踏出身為自由人的第一步,和妻子薇妮高舉雙手,共同迎接新南非。


  曼德拉曾被囚禁過的監獄直到1990年後才開放參觀使用。在維多維斯特(曼德拉曾在此處被軟禁18個月),美術設計在儲藏室找到當時使用的家俱。羅賓島現在則成為紀念博物館,而波斯摩也正重新整修中,維多維斯特則是維持曼德拉當時居住的原貌。在這些地方拍攝,彷彿回到過往實施種族隔離制度的年代,讓我們更親近歷史。


  44天內,劇組經歷長達27年詹姆桂格里與曼德拉的生活,同時也是南非歷史。雖然曼德拉本尊沒出現拍攝現場,但他的精神與劇組同在。曼德拉和他的夥伴不只是讓南非自由,同時也打開一扇新的世界之窗。







.--------------->


只有試著去了解什麼是恨,我們才能懂得真正的愛

這部片子敘述的是一位畢生為了民主而奮鬥的偉大總統的故事



就因為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所以黑人被歧視

白的跟黑的一定要壁壘分明

過著沒有人權、沒有自由的日子

為了讓人民擁有自由人權,曼德拉不畏艱辛為了民主而奮鬥

不要說是我們了,就連看守他的那位獄警也被曼德拉所感動

最後竟然也開始幫起了曼德拉



看了曼德拉的故事

更讓人堅信,只要我們將所有人的力量集合起來

一定可以跨越種族、跨越國土

改變世界



以下是曼德拉的幾句話

「沒有人生來就因膚色、背景、宗教而去恨其他人。人們必須學會恨,假如他們瞭解恨,他們便能懂得怎樣去愛。」     —出自獄中自傳《漫長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

「我已準備好赴死。(I am prepared to die.)」     —1964年4月20日,Rivonia大審開場辯護狀



1042400000435
發表時間: 2016-06-17 21:08
Just popping in
註冊日: 2016-03-03
來自:
發表數: 1
Re: 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
曼德拉領導多元族群的調解與協商,重視團隊的價值。曼德拉曾說:「我們在世上所成就的任何事,全都因為有其他人的貢獻和幫助。」成就了南非一個人人平等的自由社會。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Another Xoops Theme from 4theFort FortChaos